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高新技术成果转让:水稻种子包衣肥

时间:2012/07/04 16:03:44  来源:   作者:   点击:
水稻种子包衣肥 肥料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肥料问题就是粮食问题。然而我国目前肥料的利用率很低,其中氮肥当季利用率仅为30%~50%,比发达国家低10~1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肥料中养分释放速度太快,作物来不及吸收就流失了,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成本高,并带来了严重的水体等环境污染。 本技术产品是采用新型控释材料作复合成膜剂,与常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逸氧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套助剂等精制而成的水稻种子包衣肥,改变了传统肥料的载体与施肥方式,将肥料直接包覆在种子表面形成的包衣膜内,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且省工省时,大幅度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添加生长调节剂,能促进种子萌发,增强秧苗抗逆性,提高秧苗综合素质及成秧率,具有缓/控释肥和种子包衣剂的双重功效,属国际首创。 本技术产品包衣水稻种子时,种子包衣肥中的复合成膜剂能在种子表面形成具有膜孔道、透气透水性良好但难溶于水的包衣膜,并将常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生长调节剂等活性成分“网结”在一起,在种子周围形成一个微型“活性成分库”。包衣种子播种后,包衣膜具有透气透水的膜孔道,微型“活性成分库”中的逸氧剂能缓慢提供氧气,通过膜孔道及时到达种子内部,保证种子即使在水下也能正常萌发;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活性成分库”中的肥料养分等活性成分通过膜孔道缓慢地释放而逐步与种子及邻近土壤接触,参与水稻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生化过程。“活性成分库”中的常量及微量元素肥料逐步被幼苗根系吸收,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氮、磷、钾及锌等养分;“活性成分库”中的生长调节剂能促进种子萌发,增强秧苗抗逆性,提高秧苗综合素质及成秧率,为增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技术产品彻底改变了传统肥料的载体与施肥方式,能显著减少普通肥料养分的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肥料,减少环境污染;省种省工,增收节支显著,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项研究系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是我国“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本技术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0910044424.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主要优点: (1)肥料利用率高。本发明将常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逸氧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活性成分直接包覆在种子表面形成的包衣膜内,种子萌发后,其活性成分离幼苗根系很近,包衣膜缓释出来的活性成分向根系扩散的速度快,能被水稻根系及时充分吸收利用,肥料利用率高,能有效节省肥料,实际上是改变了传统肥料的载体与施肥方式。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缓/控释肥只是对普通肥料进行结构改性或者包衣处理,肥料依然是施在作物生长的土壤表面或者含水泥土上,肥料离作物根系较远、易随雨水淋失,导致肥料养分利用率很低,同时淋失的养分对环境的污染较大等严重不足。 (2)节肥省工,减少环境污染。本发明包衣水稻种子,肥料养分缓释规律与水稻需肥规律一直,可以大幅度节省肥料、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劳工30%左右。 (3)促进种子萌发、提高成秧率。本发明能促进种子萌发,增强秧苗抗逆性,提高秧苗综合素质及成秧率。 (4)生产简便、成本低廉。本发明选用廉价的高分子材料作复合成膜剂,生产过程无需特殊设备,工艺简便,成本低;克服了现有缓/控释肥因包衣材料昂贵、设备投资大,生产工艺复杂,包衣后肥料成本增加5~14倍,无法用于大田作物水稻上等缺点。 (5)包衣种子能直播、水育或旱育。本发明包衣种子后,种子增重40%~60%,包衣膜含有的逸氧剂能缓慢提供氧气,能保证种子即使在水下也能正常萌发,特别适宜不平整水田的直播、大幅度提高出苗率。 试制产品经三年多的推广示范表明,用本发明包衣的水稻种子,无论是直播、水育秧,还是旱育秧,在长达40~60天的持效期内,能缓释肥料养分,促进种子萌发,增强秧苗抗逆性,节省肥料19%~37%,节省种子7%~12%,成秧率提高8%~13%。 本发明还可以添加杀菌剂、杀虫剂,防控立枯病、恶苗病、稻蓟马、稻飞虱等水稻苗期主要病虫害,苗期不必施药。 按年产1800吨(中小规模)设计,设备50万元,厂房800m2,流动资金146万元,年产值1332万元,年利税577万元。转让费138万元或面议。       注:以上各项目均是按中等生产规模设计的,规模可扩大或缩小,设备与投资相应改变。  

中介费:按转让费的10%~15%支付给中介单位或个人

 

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第三教学楼) 联系人:熊远福教授/博士/博导             话:0731-84617022    机:13873127638   Q Q: 495683136   电子信箱:yuanfuxiong888@163.com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科学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第一教学楼) 联系人:邹应斌教授/博导/国家突出贡献专家       话:0731-48618758   机:13973117515                         电子信箱:ybzou123@126.com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