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03级信计3班的陈小宇,我今年考取了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在这里想把我的半年复习经验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为2008年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提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方法对考数学一和数学三的考生更加适用一些。我是从2006年6月份开始准备的。在6月到8月份的暑假黄金时间里,复习时间要无条件的交给英语和数学。9月份开始第二轮复习。10月份开始把专业课和政治加入到复习计划中。而且数学在10月和11月要狂做题目。下面我分科目详细说明一下。
数学:这个是令很多考研人最头疼的科目,因为其分值大、难度高。毫无疑问,在6月份应该仔细的把《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的教科书好好看一遍,再把课后习题认真的做一遍,这样打下的基础会使今后的复习收益无穷。强调基础、在基础的条件上强调灵活是当今考研的主题,再以大量的无规律的计算为辅助,构成了2007考研数学的主题。所以同学们在遇到计算量大的题目时,千万不能嫌烦就不做,认为只要知道做法就可以了,这是很大的误区。所以从6月份一开始的基础复习就要注意杜绝这个不良现象。
7、8月份,看完了教科书之后,可以开始着手看陈文登的《数学复习全书》了,此书500多页,题目深入浅出,涵盖范围宽,是我个人最推崇的复习全书。与李永乐所编的书相比较,陈的书是从根本原理上做出解释(比如说一元二次非齐次微分方程的解法),所以相对也要深一些,请同学们有个心理准备。我建议这本书至少要认真地做3遍,这样大脑里会对大部分的典型题目都有个较清晰的思路,也相应的会对边缘题目有相应的扩展。有的同学基础相对差一些,但不要着急,即使进度慢点也要把此书看好看透,即使到了9月末也不要惊慌。
9、10、11月份,这是数学提高的关键时期。由于前面的时间已经为数学打好了基础,现在的主题词就是强化和磨练意志。强力推荐李永乐的《400题》(全名记不住了)。一共10套,真是非常非常的好,稍微有一些难度,但是和真题的难度与计算量非常的接近,推荐至少做2遍。如果把这10套做好了,那真正考试只不过是第11次的模拟训练。把这本书做好之后,就开始拿最近的10年真题试刀了。这是最宝贵的材料了,要十分十分认真的对待,在做完之后,要认真的分析做对是对在哪里,做错是错在哪里,这非常重要。关于真题的用法我就不多说了,各个网站写的很清楚也很仔细。
12月,是一个收口的阶段了,离进考场只有1个多月了。站在命题者的高度来复习备考,首先,就要根据考试大纲掌握每一章包括哪些知识点,每一知识点包含哪些小点,每一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其次,每复习一个知识点,都要从命题者的角度去想一想,他会不会据此知识点出题,出什么样的题型,以前见过什么类似的题型,会从哪个角度出题,能不能出反问题,会结合其他哪些知识点来出题。翻翻历年的考研真题,看看这个知识点在所有章节的题目里是怎样出现的,做题时是如何处理的。比如极限、导数、定义、积分上限函数、无穷小量阶的比较、积分中值定理、微分方程、切线这些知识点,经常与其他知识点综合在一起出题,大家复习时仔细比较分析一下,考试时就会胸有成竹了。考研数学有三部分,即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其中数学二不考概率统计。在最后两周的时间内,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去复习能尽快提高成绩的学科及自己尚未完全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效益。中国有句俗话:“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这就说明考前强化训练的重要性。考前两周做两到三套模拟题,对提高解题速度、激活所学知识非常关键,同时也可以在做题过程中查缺补漏,并探索适合于自己的考试答题的时间分配规律。做模拟题不要斤斤计较分数的高低,主要是要熟悉考研试题的特点。最后就是按照历年真题把重点在拢一遍,会有奇效。
英语:
无论是何种考试,真题是唯一的上帝,尽管每年题目不同,但所要考察的知识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无不包括。所以,一切练习题在真题面前必须统统让路.也就是说,得真题精髓者,得天下。
我在备考时,把真题做了大概6,7遍。并不是随便看看,写写,而是认真研究,反复纠错。为了把握真题的真谛,我没有在真题试卷上作答,而是准备了一个本子,每次都把答案写在上面,然后对照答案,查找不足.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真题试卷上不留痕迹,方便下次使用时不受干扰;二是保留了在做题时的每一点思路,下次做到这套题的时候,可以前后对比,在哪个选项上又出现错误。在翻译中哪个字眼还是欠斟酌,都可以看的很清楚,而这些,也就是你的弱点,需要时刻警惕的地方!
在每次演练时,我把时间规定的与考研时间相同,在特定的考试时刻开始答题,训练在这个时间段思维的敏捷度。一般说来,我给自己规定的是每个星期做4套题,平均起来可以有一天的时间好好研究每套题目。而在临考前的十天左右,我把下午2点定为大脑必须兴奋的时刻,每天坚持在这个时间做真题,保持一个好的状态.
真题只做一两遍没有味道,也把握不住重点,只有在认真,仔细的基础上,反复研究,不断巩固才能吃透!真题,确实应该百做不厌,即使厌烦了,也要坚持!“得细节者得天下”这句话是丁老师(丁晓钟)说的,我有深刻的体会!阅读,一共四篇,起码每一篇有一道细节题。考察你是不是读的仔细,辨的分明,而这类题往往也是拉开考生之间差距,决定分数高低的关键。
把握细节,有两点,一是阅读时把握住关键字眼,遇到转折,解释性语句等需要格外注意。另外,就是对选项之间的细小差异要明察秋毫,细节题,最终是在相似的两个选项上见功夫。就像真假孙悟空,尽管貌似一样,但一定有蛛丝马迹会暴露假的那一个.这需要怎样的策略呢?还是那句话,对于语气完全肯定,或否定,或者加上程度副词的选项要特别注意,这类选项通常会暗藏陷阱,想避开,就必须回到原文。原文,是检验选项的唯一标准。
开始备考时,我买了不少阅读书,比如胡敏的200篇,吴永麟100篇,石春桢220篇等等,陆续做了大概800多篇,心得只有一个:良莠不齐.这些书中有些篇章选的不错,有些差强人意,甚至把六级阅读题照搬上来.选什么样的书,关键是看个人,一句话。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既不能太难,个人认为那样有害!也不可过于简单,这样是徒消时间。
我的观点是,练习题两本就够了,因为主要还是真题。不管编书的人说自己的题目如何仿真,毕竟还是仿的!练习题是为了保持状态的,所以,也不能把做练习题的成绩看的太重。
其实在我复习的时候,特别想得到丁老师的精讲,但没能实现。从平时丁老师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精讲不但注意细节,更重要的是一种解题思路。好的思路就像猎手的技巧,比一百支好猎枪都管用。所以,我强烈推荐!
阅读外刊有多重要?这么说吧,如果考研人的平均外语功力算做五成,那么坚持阅读外刊的是,功力就是七成。就像爬山,能攀登到顶峰的人,眼界一定比山腰上的更远。每期的《英语文摘》我都买了,其中的精读文章,每篇我都认真研究了不下五遍,这样,使得我对长难句的问题解决的很好,对热点的把握也能跟上潮流。每晚睡觉前都要选择文摘上的精读,通读一篇。而且这几年的英语试题阅读理解都有英语文摘上的原文。
也许在做这件事时,并不觉得怎样,但回过头来,经过锻炼,再看考研题,就会明白什么叫"一览众山小"。
说了这么多,最终就是一句话:把握真题,把握细节,研读外刊;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另外,我一直相信: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希望大家不要上班式的考研。
如果有考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可以跟我联系,我的电话:13873127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