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070302)
Applied Chemistry
一、专业介绍
应用化学专业于2000年获批,2001年开始本科招生,2007年成为校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成为“十二五高等学校专业综合试点改革专业”,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2018年获批湖南省光学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和生物炭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2020年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2021年获批“化工原理”和“无机及分析化学”省一流课程,2022年获批湖南省一流建设专业。
应用化学是学校理论化学与农业应用实践化学相结合的传统优势专业,立足湖南三高四新农业产业升级发展的战略需求,融合学校大农学学科优势,践行科研平台、创新实验室、本科生导师制“三位一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培养掌握化学化工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在农业特色领域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形成“农用精细化学品”、“天然产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植物生长光调控”等鲜明特色。
二、培养目标
预期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有熟练应用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能对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2.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在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成为生产管理、技术研发、工艺设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主力,达到工程师的执业水平;
3.具备较强的组织、协作及领导能力,具备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安全和环保意识,能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1.系统掌握化学、化工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精细化工、现代分离及分析技术方面得到初步训练,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2.掌握天然产物提取、分离、分析方法;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与质量分析技术及精细化学品的研制、开发与利用技术。
3.具有工艺设计、设备选用、生产管理及产品营销的能力,设计满足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领域要求的系统、单元装备和工艺流程,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掌握科研文献检索、信息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6.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身心健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7.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表1: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矩阵
|
培养目标 |
毕业要求 | ||||||
|
毕业要求1 |
毕业要求2 |
毕业要求3 |
毕业要求4 |
毕业要求5 |
毕业要求6 |
毕业要求7 | |
|
培养目标1 |
√ |
√ |
√ |
√ |
√ | ||
|
培养目标2 |
√ |
√ |
√ |
√ |
√ |
√ |
√ |
|
培养目标3 |
√ |
√ |
√ |
√ |
√ |
√ | |
|
培养目标4 |
√ |
√ | |||||
|
培养目标5 |
√ |
√ |
√ |
√ |
√ |
√ |
√ |
四、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五、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精细化工、天然产物化学、化学发光原理与应用。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专业方向综合实验、应用化学专题综合大实验、工艺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2.主要专业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食品药品检测技术(实验)、日用与农用精细化学品(实验)、产品质量分析与检测(实验)等。
3.课外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七、学制与学位
1.学制:基本修业年限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
2.学位:理学学士
3.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最低修满161学分,并各模块修完相应最低学分,方可毕业。
表2: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学时学分要求
|
课程类型 |
课程性质 |
学分 |
学分 比例 |
学时 (周) |
备注 | |
|
公共基础教育 (61学分) |
思想政治理论课 (17学分) |
理论 |
15 |
9.32% |
272 |
|
|
实验 (实践) |
2 |
1.24% |
2周 |
|||
|
公共必修课 (44学分) |
理论 |
39 |
24.22% |
736 |
||
|
实验 (实践) |
3 |
1.86% |
58 |
|||
|
集中实践 |
2 |
1.24% |
2周 |
|||
|
通识教育 (11学分) |
通识必修课 (6学分) |
理论 |
3 |
1.86% |
56 |
“四史”类课程必修1学分 |
|
实验 (实践) |
3 |
1.86% |
72 |
|||
|
通识选修课 (5学分) |
理论 |
5 |
3.11% |
80 |
文化艺术与审美体验模块必选2学分 | |
|
专业教育 (62学分) |
专业基础课 (20学分) |
理论 |
9.5 |
5.90% |
152 |
|
|
实验 (实践) |
10.5 |
6.52% |
252 |
|||
|
专业核心课 (30学分) |
理论 |
27.5 |
17.08% |
440 |
||
|
实验 (实践) |
2.5 |
1.55% |
60 |
|||
|
专业选修课 (12学分) |
理论 |
4 |
2.48% |
64 |
||
|
实验 (实践) |
8 |
4.97% |
192 |
|||
|
实践教育 (24学分) |
专业必修 (24学分) |
集中实践 |
24 |
14.91% |
24周 |
含1学分创新创业实践 |
|
素质拓展教育 (3学分) |
素质拓展课 (3学分) |
课外拓展 |
3 |
1.86% |
48 |
|
|
本专业修读总学分、学时要求 |
161 |
2482+ 28周 |
||||
|
实践(实验)学分所占比例 |
36.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