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材学院  雷晶)10月16日上午,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在十五教624会议室举办研究生学术活动专题讲座。此次讲座邀请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孙利军担任主讲嘉宾,学院副院长彭昌主持讲座。

孙利军以“植物信号分子实时原位电化学检测/监测”为题,针对作物逆境响应“看不见、测不准、抓不住”的痛点,提出“把传感器种进组织里,让信号自己说话”的新思路。在报告中,他系统阐释了碳基微电极阵列的构建、纳米界面信号放大策略、柔性芯片在体植入技术以及多组学-电化学耦合模型的建立;结合油菜盐胁迫、水稻稻瘟病、番茄灰霉等场景的原位动态图谱,展示了毫秒级电化学监测如何精准捕捉Ca²⁺、H₂O₂、NO、生长素等关键信号分子的“脉冲密码”,为作物抗病预警、智能肥药施用、表型组学解析提供量化依据,有效打通了“传感—信号—农艺”全链条的数据流通障碍。

孙利军还分享了国家基金“三上三下”评审体会,提出“把田间问题带回实验室,把传感器送回田间验证”的闭环科研理念,就“如何提炼传感痛点”“怎样让电极像根系一样生长”与师生展开热烈讨论,为智慧农业交叉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指导。

本次讲座拓展了师生对植物化学信号与智能传感前沿领域的认知视野,充分彰显了学术活动节在搭建跨校交流平台、促进交叉学科创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显著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