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化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 2022年)

时间:2023/02/14 15:48:00  来源:   作者:   点击: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学科基本介绍:

“化学”专业源于1975年湖南农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前身)基础课部,化学学科始于化学专业。本科教育目前包含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两个专业,最早是2000年设立应用化学专业,该专业2001年开始本科招生,材料化学2008由湖南省教育厅批准设立,2009年开始招生。目前研究生教育包含化学和材料与化专业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上述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都是2019年通过学科置换由二级学科硕士点升级为一级学科硕士点。研究生教育始于2003年申报成功的应用化学硕士点,2004年开始招生,2018年动态调整为一级学科硕士点。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化学工程领域于2010年申报成功,2011年开始招生。化学学科自创立之初即始终坚持“基础学科、学科基础”的发展定位,始终围绕“从农业中来、到农业中去”的理念确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领域,在为大农学科做好基础支撑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特色。2020年化学学科成为全球ESI排名前1%的学科,为我校第四个进入ESI前1%的学科。2021年化学学科与作物学科联合成立“农用化学材料学科交叉联合实验室”,并获批筹建“国际农林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专业科技创新院”,2022年新增农业农村部“神农青年英才”。近5年本学科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0余项;排名第一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0项;鉴定成果3项;成果转让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421篇;出版专著、教材4部;获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篇。

2、培养目标:

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行为规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掌握化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及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国际学术前沿,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掌握农用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功能材料化学、环境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技术;具备独立开展理论研究、技术开发、科研、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撰写论文外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其他单位承担教学、科研、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承担本学科各项工作的良好体魄和素养。

3、学位标准:

1)获得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2)获得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及结构。(3)获得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含获取知识的能力、科研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4)达到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含规范性要求、质量要求和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5)本人第一或者导师第一公开发表SCI论文一篇。(6)其他《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其他要求。

4、本年度建设的总体情况:

2022年,化学学科建设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从创新人才培养、交叉应用平台和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科技成果等多方面推进学科建设。2022年新增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2篇;荣获1个省级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新增博士生导师3人,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农业农村部神农青年英才1名。新增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国环境学会青年科技奖1项;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以农大为第一单位共发表SCI论文125篇,其中中科院1区论文32篇。

 

二、基本条件

1、培养方向:

本学科突出化学与工农业科学的密切结合逐渐形成了以下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培养了6个特色的团队:农用化学材料创新团队、能源材料创新团队、农业安全与智能传感创新团队、化学材料与健康农业创新团队、功能高分子创新团队和先进材料计算模拟与设计团队。

2、师资队伍:

学科现有专职教师42人(含非硕士生导师教师),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0人(4人即将退休),另学位点有兼职硕士生导师7人。

3、科学研究:

2020年1月,化学学科成为全球ESI排名前1%的学科,为我校第四个进入ESI前1%的学科。目前围绕“农用发光材料”、“生物炭材料”“新型储能材料”“新型传感器材料”等特色研究方向,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级科研成果3项,参与5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82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39篇;ESI高被引论文18篇。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请专利16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5项。完成成果鉴定4项,成果转让4项;出版专著、教材1部。

4、教学科研支撑:

化学学科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普通高等学校基础实验室”(2003年)、省级示范实验室“化学实验教学中心”(2009年)、省部共建“农业资源应用化学特色优势实验室”(2009年)等3个教学平台和“湖南省光学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年)”、“生物炭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2019年)”和“农业农村部“农林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专业科技创新院(2021年)”等三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5、奖助体系:

学科有较为完善的奖助体系,有国家设立的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学校设立了系列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科研成就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三助一辅”津贴、优秀学位论文奖励、关工委奖学金和仁和环境等企业奖学金,以及各级竞赛的奖励),同时学科为吸引优秀生源设立了优秀生源奖学金,可以达到百分百覆盖到每一位研究生。

6、教学教改及成果:

发表教改论文15篇,获批湖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7、项目及经费:

学科近5年本学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项;承担省级科研项目45项;围绕企业需要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到账科研经费600万。2022年新增湖南省烟草公司长沙市公司、湖南田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湘丰茶业集团等企业开展横向课题合作,获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湖南省重点研发、湖南省外国专家项目等纵向课题的支持。

 

三、人才培养

1、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制定了完善的学科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标准。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培养计划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前沿学科的研究动态、基本理论并从事其研究,积极鼓励从事研究难度大或对经济建设有重大意义的应用课题。积极支持在读期间参与各种学术活动、教学实践和撰写学术论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2、招生选拔:

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上升,突破50人/年(学硕和专硕),整体规模保持稳定,考录比接近100%。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形式以全日制为主,比例达到100%。培养类型中专业硕士比例还未达到50%。

3、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1)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学科坚持立德树人为导向,系统梳理并认真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等,深入研究、积极推进综合改革有关工作,完善任务举措,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加强人才政治引领。(3)突出育人工作的政治标准: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配备专职党务辅导员。(4)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是研究生党支部的五化建设。(5)结合新时代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与时俱进的通过“课程思政”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4、课程与教材:

课程设置含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每个二级学科设置的专业选修课。针对化学学科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必读书目,鼓励导师和研究生不断将科研前沿探索的结论应用于课程与教材建设。

5、导师指导:

严格按照学校文件《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导师选聘与考核办法》要求选聘导师,坚持“明确标准、严格程序、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学术水平与教书育人表现并重,科研成果与教学业绩兼顾,全方位考察教师的综合素质来遴选导师。为拓展导师来源渠道,学科强化集体指导制度,建立有效机制,多方吸纳人才,从科研院所、重点大学遴选和聘任了一批学术造诣高的专家学者来学科担任研究生指导教师。南京工业大学吴宇平教授、加拿大卫生部环境与辐射卫生科学署冯永来研究员、中山大学王静教授、香港理工大学黄维扬教授担任化学硕士生导师。另外,通过派遣导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访问或从事博士后研究,提高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鼓励导师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校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参与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制或多导师制,提高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学校定期对聘任导师进行考核,对任职期间的教学和科研进行全面考核。

6、学术训练:

为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培养质量,本学位授权点在研究生学术训练方面有严格的要求,主要表现在:(1)文献阅读:根据硕士生培养方案、化学工程与技术学位授予标准的要求,硕士生在读期间必须阅读与论文研究方向相关的参考文献100篇以上,国外文献达80%以上,近3年的文献40%以上,阅读与本研究方向相关的专著2-3部,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使研究生的专业功底得到了巩固和加强。(2)主题论坛:学位点定期开展主题论坛,即研究生通过文献阅读后就某一专题进行汇报;并通过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我校做学术报告,加深了专业知识功底,扩展了研究思维,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能力。(3)科研训练:本学位授权点导师的科研项目相对较多,研究生能有足够多的机会得到课题的科研训练,而且研究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导师积极鼓励研究生申报科研课题,让研究生在实践中提高训练水平,这样大大激发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必修环节,每位研究生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到省级示范基地“化学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科技小院”等12个示范基地进行实践活动,每一位研究生均需独立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高质量的社会实践报告方能申请论文答辩。通过锻炼使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大地提升。

7、学术交流:

学科邀请南京大学朱俊杰教授(国家杰青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等多位专家学者来学校(或线上)开展学术讲座,吴雄伟教授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温州举行;周智教授在2022年广州生物光照论坛做邀请报告;周南教授在2022年沈阳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年会做主题报告;学院覃晓丽老师(加拿大)出国访学,周智教授前往香港理工大学做短期访学。

8、学风建设:

在研究生教学、科研和学籍等各项管理中,以严格、科学管理推进学风建设。在各类评奖评优、中期考核、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等环节研究生的学风状况作为重要的考核和评价指标。强化和落实导师责任,普及强化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等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导师的榜样示范、专业把关以及教育引导作用,带动了研究生学风建设。本学位点研究生学术风气端正,不抄袭、剽窃、侵吞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不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不捏造事实、伪造注释等。研究生在学校定期开展的学风专题讲座中参与率达100%。

9、培养成效: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学位点研究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首先,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密切社会需求,注重市场导向。在专业型人才培养方面,研究生培养单位邀请行业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其次,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从注重知识学习转变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从注重在学培养质量转变为学习期间的学业表现与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能力并重。研究生毕业之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人数逐年提升,说明学位点科研氛围不断提高,研究生毕业率和就业率保持高位运行(仅1人因为论文未见刊推迟毕业,所有人都100%就业)。

10、管理服务:

学位点配备领衔人和学位点秘书,专人管理,职责明确。严格执行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有关教学管理规定;教学质量监控、反馈与评估制度落实;学位论文指导、检查各环节落实,论文审查与答辩管理规范;教学方案和计划变动遵循规定程序;招生、办学及学位授予严格执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没有违规行为;积极推进研究生就业及深造工作。近5年学籍、培养方案、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登记表、论文答辩记录等教学和学位申请文件规范且齐全。研究生学习满意度达90%以上。

11、就业发展:

学科高度重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工作,积极同硕士研究生交流沟通,努力为研究生的自主创业,和外出就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研究生就业率达100%。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科研院所、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领域就业,或者升学,继续深造。本学位授权点的毕业研究生深受就业单位的青睐,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均在良好以上。多人深入边远地区,参与乡村振兴相关就业,课程思政效果初现。

12、教育质量与评估分析: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研究生课程获得学生的好评,初步完成核心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积极筹备省级优秀课程申报,邀请企业讲师参与研究生课程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四、服务贡献

坚持围绕学校特色,以农业领域应用为导向,在化学和材料新技术开发提出了新思路,与湖南省烟草公司、湖南创清环保有限公司、湖南联合餐厨垃圾处理有限公司、湖南湘丰茶业集团、东莞立德达光电科技有点公司、湖南田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深入且广泛的研究,实现5项成果转化,近5年到账经费2000余万。在农业应用领域,学科团队与湖南宏硕农业有限公司开展了“育秧工厂”的示范项目建设,并获得了湖南省重点研发的立项;学科团队与湘丰茶业集团开展“黄金茶的茶氨酸代谢光调控”的基础理论研究,并获得了湖南省国际合作项目的立项支持,学科一直支持老师广泛开展服务“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战略,学科老师多次前往湘西、醴陵等地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工作。

 

五、存在问题

1、学位点现有的研究方向相对比较稳定,但整体还不够集中,主要原因还是项目研究方向跟着项目走,缺少顶层设计,方向需要进一步凝练。

2、学位点近两年新出版专著较少,省级教学成果奖未突破。因为部分年长有经验的教师退休,在专著方面缺少经验,后期需要加强。

3、面对国家及省市重大需求和农业领域主战场的布局不足,学科交叉综合优势发挥不够;能投入服务地方的资源有限,不能满足学校日益扩大的基础学科支撑作用的需求。

4、国际交流和合作因为疫情的原因中断,需要恢复。

 

六、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学科团队

增强学科团队实力,培育或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加强团队引进工作,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壮大学科建设队伍。以申报专业博士点和二级学科博士点作为推手促进团队建设,扩大教师队伍规模,力争专任教师引进3-5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力争新增省部级人才1-2人,新增国家级人才1-2人。加强学科团队组织化建设,完善管理服务保障体系。

2、人才培养

强化学科、科研、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制度顶层设计;创新教育教学评价考核,包括改善教师评价考核和严肃学生培养质量要求,一方面解放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以保障其充分参与人才培养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规范教育教学活动以提升过程质量。专业布局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培养效果和培养目标达成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力争在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取得零的突破。

3、学科平台

整合农业领域优势,结合化学学科特色,持续推进学科平台建设。培育1个“作物环境与环境调控”方向的特色鲜明的省部级平台,申报农业农村部平台实验室。整合现有的优势资源,联合推进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建设,积极参与“盐碱地水稻国家创新平台”国家平台的建设,争取能够单独挂一个分中心到学位点。

4、科学研究

面向我国和我省农业领域的重大需求,紧密围绕建设“三高四新”战略要求,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支撑作用,运用化学和材料的手段,解决作物、园艺作物等领域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促进交叉学科发展,打通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和系统集成,对接“粮食安全与产业化”学科群建设需求,主动寻求成果转化,提升学科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力争科研经费年增长率达到20%,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突破,实现省级科研奖励年1-2项。

5、社会服务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发挥化学学科特色,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产出具有较高显示度的社会服务成果。健全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创新产学研协作模式和成果转化机制,拓展校地、校企合作空间,加强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的稳定合作,推进市场需求与学科资源的有效对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整合校内资源,横向到账经费年增长率达到30%,成果转让超150万,以高水平科研成果彰显化学学科在学校应用学科发展中的支支撑作用。

6、国际化

适应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需求,以突出特色、注重质量、打造品牌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以国际化带动和促进学校事业发展。提升合作办学项目层次与水平,积极举办或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创造条件多形式与国外高水平院校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建立稳定的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同时,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引进1-2名外籍教师,选1-2名学生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出国(地区)交流合作,利用好我校与非洲合作的机会,积极推进化学学科走向非常,推进化学学位点相关成果在非洲落地。申办化学及相关国际会议,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讲学,做好“湖南省外国专家站”的运营工作。


点击下载文件: